江蘇金土地

行業資訊
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 > 行業資訊
農業轉型品種先行就要轉變育種方向發揮種業先導作用
作者:金土地 來源: 發布于:2018/5/29 11:09:28 點擊量:

華北有句俗語,“頭水早、二水趕、三水四水緊相連,一直澆到麥開鐮”,描述的是小麥傳統種植為保豐產澆水次數多、用水量大的問題。而今年“三夏”,華北麥區卻改變了這一傳統灌溉方式: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發布節水小麥育種成果,石麥15、石麥22、衡觀35、輪選103、邢麥7號、邯麥13、冀麥418七個節水小麥品種在足墑播種、春季只澆一遍水的條件下,畝產也能超千斤。

華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,常年的地下水超采導致“漏斗區”面積不斷擴大,其中農業用水特別是小麥灌溉用水更是占據了三成,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。節水抗旱小麥品種的選育成功,對擰緊農業灌溉“水龍頭”,促進農業生產綠色轉型有著重要意義。

種業是農業的“芯片”。良種作為集聚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,是帶有根本性的生產要素,也是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。農業轉型,品種先行。品種作為農業生產、農產品供給、種植結構調整的起點,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基礎性、先導性作用。

長期以來,我國農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,種業的育種研發也以“高產”為目標,育成農作物新品種達兩萬余個,實現5-6次新品種大規模更新換代,為保障我國主要農產品供給作出重要貢獻。

當前,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農業發展的主線,種業研發方向也應時而變,由高產品種轉向優質專用品種、由資源消耗品種轉向綠色發展品種、由糧食作物品種轉向糧經作物并重品種。從此次“一水千斤”小麥品種的發布可以看出,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,種業的先行作用越發凸顯。

如何轉變育種方向,發揮種業的先導作用,更好地與農業轉型、綠色發展相適應?

要以品種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。我國玉米等主要糧食產品出現結構性過剩,尤其是東北地區玉米庫存積壓嚴重,而大豆需求連年增長,供給卻逐年下降,需要通過品種攻關,培育一批能夠推進東北地區調減玉米、擴增大豆種植面積的新品種。要以品種提升農產品品質。在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過程中,城鄉居民食品消費結構逐步升級,不僅要吃得飽,而且要吃得好,多元化、個性化需求顯著增多,品種攻關要在改良品種品質方面下功夫、在品種多樣化、特色化方面下功夫。要以品種推動農業生產成本下降。“一控兩減三基本”是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基本要求,也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,通過品種攻關,培育和推廣一批抗旱、抗病蟲、氮高效利用、適應機械化的綠色新品種,減少水、肥、藥用量和人工成本,從而大幅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。

值得欣喜的是,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水稻、小麥、玉米、大豆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,圍繞產業需求,整合各方資源,從體制機制上釋放育種創新活力,培育了一批媲美國際知名品牌的優質水稻、節水抗旱與抗赤霉病小麥、優質高產大豆、機收籽粒玉米等新品種。農業農村部還明確提出,到“十三五”末,創制一批具備節水、節肥、抗病蟲、耐鹽堿等綠色育種新材料,選育一批節水5%、節肥10%、節藥15%以上,優質率提高10%以上的綠色優質新品種。

“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”。強農重種,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;種業轉型,比任何時代都更加緊迫。只有加快推進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、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、由糧食種業為主向糧經飼特種業并重轉變,農業轉型升級才能早日實現。

(文章來源:農業農村部網站)



分享到:

上一篇:中國種業靠什么實現“中國碗裝中國糧 中國糧用中國種”

下一篇:做好產銷對接助力脫貧攻堅——訪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

微信公眾號
手機端下載
Copyright © 2011 江蘇金土地種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備案號:蘇ICP備11041100號-1
品国产91久久久久|欧美一级特黄大片色欧|欧美人成片免费观看视频|99e久久国产精品